北宋·范仲淹
《范文正公牍集》政府奏议卷上
答手诏条陈十事(3)臣请诸路州郡有学校处奏举通经有道之士专于教授务在兴行。其取士之科即依贾昌朝(字子明北宋宰相、训诂学家、文学家。)等起请进士先策论尔后诗赋;诸科墨义之外更通经旨。
使人不专辞藻必明理道则天下讲学必兴浮薄知劝最为至要。内(同「纳」)欧阳修、蔡襄(字君谟北宋名臣文学家、茶学家。)更乞逐场去留(即淘汰制)贵文卷少而考校精。臣谓尽令逐场去留则恐旧人扞格(hàn gé相互抵触。
)不能创习策论亦不能旋通经旨皆忧弃遗(指过于在意个体文字的去存)别无进路。臣请进士旧人三举以上者先策论尔后诗赋。
许将三场文卷通考互取其长。两举、初举者皆是少年足以进学请逐场去留。诸科中有通经旨者至终场别问经旨十道如不能命辞而对则于知举官员前讲说七通者为及格。
不会经旨者三举已上即逐场所对墨义依自来通粗施行。两举、初举者至于终场日须八通者为及格。
三曰精贡举。
臣谨按《周礼》卿医生之职各教其所治三年一大比考其品德道艺乃献贤能之书于王。〖贤为有品德能为有道艺。〗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
〖天府太庙之宝藏也。〗盖言王者举贤能所以上安宗社故拜受其名藏于庙中以重其事也。卿医生之职废既久矣。
今诸道学校如得明师尚可教人六经传治国治人之道。而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乎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或谓救弊之术无乃后时臣谓四海尚完朝谋而夕行庶乎可济安得晏然(安闲)不救坐俟其乱哉!
又外郡解发(jiè即「发解」。
唐朝应贡举的人由所在的州县送到京城称为发解。)进士、诸科人本乡举里选之式(丛刊本作「试」。)必先考其推行然后取以艺业。
今乃下求推行惟以词藻、墨义取之加用封弥(试卷用纸糊封编号并加钤印称为「封弥」。)不见姓字实非乡里举选之本意也。又南省考试举人一场试诗赋一场试策人皆精意尽其所能。复考校日久实少舛谬(chuǎn miù亦作「舛繆」。
差错。)。及御试之日诗赋文论共为一场既声病(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
)所拘意思(yì sī文字的意义与主题思想。)不远。
或音韵中一字有差虽生平苦辛即时摈逐。如音韵不失虽末学浅近俯拾科级。既乡举之处不考推行又御试之日更拘声病以此士之进退多言运气而不言行业。明君在上固当使人以行业而进而乃言运气者是善恶不辨而归诸天也岂国家之美事哉!臣请重定外郡发解条约须是推行无恶、艺业及等者方得解荐更不封弥试卷。
其南省考试之人已经本乡询考推行却须封弥试卷精考艺业决断品级进入御前。选官覆考重定品级讫然后开看南省所定品级内条约姓名偶有高下者更不移改。若品级差别者人数必少却加封弥更宣两地参校然后御前放榜此为至当。在三人已上即于高等人中选择圣意宣放。
其考校进士以策论高、词赋次者为优等策论平、词赋优者为次等。诸科经旨通者为优等墨义通者为次等。已上进士、诸科并以优等及第者放选注官次等及第者守本科选限。
自唐以来及第人皆守选限。国家以收复诸国郡邑乏官其新及第人权与放选注官。今来选人壅塞宜有革新又足以劝学使其知圣人治身之道则国家得人黎民受赐。
范仲淹(公元989年—1052年)字希文原名朱说北宋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本文关键词:议论文,范文,—,北宋,范仲淹,《,北宋,范仲淹,开云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本文来源:开云体育(中国)有限公司-www.zeroand1.com